上海核电50年活动征文

50 years of nuclear power activities in Shanghai

【50周年系列活动】
核电装换料的创新带头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奚梅英创新事迹

      核电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综合国力,是绿色、清洁的能源。为了完成核电自主化的历史使命、实现核电大国、核电强国的伟大梦想,上海核工院人,几十年如一日,砥砺奋进,自主创新。奚梅英就是其中的代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核电装换料领域专家、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重大专项装换料专业领头人,这一个个显眼的头衔,是对她30年奋斗和耕耘的褒奖。装换料系统是核电厂最重要的辅助系统之一。负责取出燃烧殆尽的乏燃料,并向反应堆补充新燃料。缺少这个系统,核电厂就无法正常运行和发电。为了确保装换料系统的持续、创新发展,奚梅英从1987年大学毕业便开始琢磨它、研究它,与它打交道了。在奚梅英的身上,总能见到“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的奋斗和担当。儿子7岁时,她毅然远赴万里之外巴基斯坦恰西玛核电现场,为我国首个核电出口项目的建设忘我工作。刚从海外回国,又马不停蹄赶往浙江秦山三期核电站,现场工作,一去就是近三年,为我国首座重水堆核电站建造再立新功。近年来,特别是从2007年上海核工院承担起三代核电自主化这个新的国家任务后,她更是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屡次率队前往浙江三门、山东海阳现场,为世界首座非能动核电站建设发光发热,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系统的研发设计中。她常常夜不成寐、废寝忘食,“五加一”、“白加黑”那是常态。更加可贵的是奚梅英身上那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她牢牢记住一句话:墨守成规永远不会走在队伍的前列。她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在消化吸收美国引进的三代非能动核电站技术的同时,大胆创新,完成了国产化非能动系列核电装换料系统中多项设备和技术的自主设计。燃料运输设备创新设计燃料运输设备是实现燃料组件在反应堆厂房及燃料厂房间水下运输的设备。它包括:运输小车及倾翻装置。传统的燃料篮倾翻装置采用液压形式,在作业过程中小车会产生水平随动,容易发生故障、维修也不方便。她组织并主持消化吸收AP1000设计的同时,结合我院30万设计经验并大胆创新,将类似塔吊的钢丝绳系统运用到倾翻机上,新设备结构简单、可靠。借助重大专项科研样机的研制,通过反复试验并不断完善,新设备研发获得了成功,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该创新设计避免了原设计中大量的检修工作,又大大节约了采购和运行费用。已成功向工程公司推广运用于工程项目中,比同类进口设备降低了约1000万人民币。装卸料机国产化设计装卸料机是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厂房中的重要设备之一,是装换料系统的关键设备,其安全可靠直接影响装换料操作及电厂的经济效益。她组织并主持消化吸收AP1000装卸料机设计的同时,结合我院30万设计经验并大胆创新,充分考虑国产化的可行性和需求,在研发完成诸如起升机构、电气控制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依托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开展并完成了CAP1400装卸料机工程机的1:1样机的研制,实现了CAP1400装卸料机的100%国产化设计及100%国产化制造。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设计和技术攻关,掌握了整机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起升机构、内外套筒、国产化制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摆脱了AP1000装卸料机在一些关键设计上的技术壁垒,并且国产化后的装卸料机在经济性、可维护性、设备可靠性等方面更具优势。载荷自平衡式钢安全壳吊具钢安全壳吊具是核电站建设期间用于吊装钢安全壳的设备。为了解决钢安全壳这种体积大、总重大、相对壁厚薄、易变形设备的吊装难题,她组织并主持自主创新设计了载荷自平衡式钢安全壳专用吊具。研制的专用吊具采用滑轮钢丝绳系统,吊装时载荷可自行均匀分配,无需反复试吊和调整各吊索的拉力,具自平衡性好、自重轻、结构紧凑、吊装简单易操作、贮存转运方便等特点。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设计和技术攻关,掌握了诸如使用滑轮钢丝绳系统均匀分配载荷实现载荷自平衡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液压内力顶升式试验装置简化了静载试验的加载方式。试验数据结果与理论分析值吻合,支持验证了吊具的载荷自平衡性能。通过全尺寸模拟钢安全壳重心偏心和钢丝绳长度偏差吊装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实际钢安全壳吊装计算分析提供了经验。吊具在经济性、操作性、贮存运输的方便性等方面均更具优势。为各后续项目的钢安全壳吊装方案提供了重要支撑。秦山三厂乏燃料干式贮存秦山第三核电厂是我国唯一一个重水核电厂。为解决秦山三厂两台机组乏燃料长期贮存的问题,确保了两台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受业主委托开展乏燃料干式贮存的研究工作。奚梅英作为主要项目负责人,为项目的顺利开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秦山三厂乏燃料干式贮存研发的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该项目是世界上首个MACSTOR-400工程实践,同时也是国内首个乏燃料中间干式贮存设施。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技术创新和设计改进,为CANDU堆或中国PWR乏燃料干式贮存提供了良好参考案例。根据测算,与原计划将乏燃料直接外运西北方案相比,采用乏燃料厂内干式贮存后再外运方案,共计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约16.23亿元,经济效益显著。此外,秦山三核乏燃料干式贮存采取非能动设计,节约了大量能源(每年可以节省电能约800万千瓦时),为创造节能型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该项目获得了国防科工委二等奖。扎实的技术功底、丰富的现场经验是奚老师的宝贵财富。从恰希玛系列设备的设计传承,到核电厂的技术支持;从AP1000消化吸收,再到重大专项设备国产化研发。一路走来,奚梅英获得了很多荣誉,得到了很多鲜花和掌声,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作为所副总工程师,不断进取和创新,以自己丰富、扎实的技术功底;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解决部门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核电工程设计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特别需要团队的合作、团队的发展。作为学科带头人,奚梅英深知团队建设在攻克设备难题中的作用,她言传身教,引领团队不断超越既让年轻人“知其所然更知其所以然”,也将她那种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工作习惯、工作态度在团队内继续传承。在她的带领下,装换料团队屡获佳绩,硕果累累,研发设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为全面实现三代核电技术从跟踪到引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我国核电装换料设备行业得到跨越式发展。

Copyright © 2011 上海市核电办公室 沪ICP备20220260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