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核电办公室 官方微信
魅力之光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上海核电动态 > 正文

更好的核能,更好的未来|上海核工院召开专家技术咨询会 放大 缩小

来源:上海核工院    发布日期:2019-02-20    阅读次数:3413

    为贯彻落实国家电投核能“三拓展”战略,特别是钱智民董事长对院提出的“创新、差异、协调”的发展要求,探索集团公司世界一流核能产业建设路径,促进集团产业链创新发展、合作共赢,2019125日,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召开以“更好的核能,更好的未来”为主题的专家技术汇报咨询会,搭建智慧分享的平台,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勤,国家电投原党组书记、董事长王炳华,核工业部原常务副部长陈肇博,以及来自科技部、国家核安全局、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融合办、上海市核电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核安全所、钢铁研究总院、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秦山核电、三门核电、福清核电、田湾核电、霞浦核电、中船重工、国家电投、中国一重、东方电气、中广核、上海电气、和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计量院、重庆材料研究院、阿里云、华为、西门子、宝银特钢、宁波天生、四川大西洋、常州格林、江苏海狮、江苏希捷等单位的70余名专家出席大会。会议由上海核工院党委书记尹卫平主持。

    会上,国家压水堆重大专项和国和一号总设计师、上海核工院院长郑明光作了题为《中国核电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大会报告,阐述核电核能对调整国家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指出未来核电的规模化发展对美丽中国建设和幸福生活意义重大。全面介绍了上海核工院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集团战略,以 “大小并举、海陆并进、三四融合、持续发展”为总体布局,大力推进安全、经济、环境友好的多用途先进核能型号研发、数字化体系建设、技术与产业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他表示,上海核工院将与各核能产业相关方共同努力、奋发有为,推进核电核能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以“政产学研推动核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大会论坛环节,科技部重大专项司处长杨军表示,重大专项体现国家意志、聚焦战略目标、强化政府主导、突出企业主体、依靠市场机制、推进产学研用的结合,有效支撑平台建设和国家战略发展。核能专家俞卓平感叹,世界变化太快,核能行业一定要有真正的、革命性的创新,才是解决国家之所急。钢研总院首席专家刘正东认为,创新是对设计边界和材料边界的突破,重大专项的实施大幅度的提升了我国核电材料和装备的能力。国核工程副总经理王斌表示,核电经济性的提高需要有突破性的思维处理好土建和安装交叉施工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控制工期。中核五公司总经理助理林冬建议,通过EPC数据的统一平台化管理推动数字化电站建设,通过模块优化划分和激励机制降低工期。中国一重首席专家王宝忠认为,开展重型高端复杂锻件变革型技术研究是打造制造强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之一。清华大学核研院副院长童节娟强调,核电高质量发展需要稳定的政策以确保人才培养的持续性,要重视科技和工程实践应用,强化全产业链互信,探索核电可持续发展模式。上海核工院副院长陈煜表示,核电发展市场是本、政府是眼、技术是魂,政产学研用每个环节都需自带动力以支撑核电的高质量发展。

    “核能未来技术创新”大会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勤,中船重工减震降噪专家,IT专家杨兴平,华为工业互联网首席架构师钱梽杨、阿里云数据智能业务总监白桦、西门子工业软件大中华区副总裁兼CTO方志刚、上海核工院院长助理方舟围绕多应用场景的核能创新需求、数字化全产业链的实践与展望、工业4.0与智慧核能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张勤表示,核能未来发展有前景,关键是要解决安全问题,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将核能与数字化相结合。杨兴平认为智能专家诊断系统和知识管理有助于核能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钱梽杨认为,数字化与核电业务要实现双轮驱动,一方面加强数据采集,另一方是打通数据接口、消除信息孤岛。白桦提出,电力行业工业互联网建设,要将有价值的数据以及专家经验的管理、积累、利用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要避免“双刃剑”效应,从源头上做好数据管控、风险预防。方志刚强调,工业4.0须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以及端到端、全寿期的三大集成,而智慧核能建设的关键就是型号设计母机与模型。方舟表示,设计4.0要推动核电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从设计到产品服务的延伸,要从数字化的思维,跨界协同、数据共享。

    来自核工业部原常务副部长陈肇博,秦山核电副总经理张建成、陆丰核电总经理马捷、福清核电副总经理宋林、三门核电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范福平、田湾核电副总工程师徐霞军、上海核工院技术副总监窦一康在主题为“核能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的论坛上,围绕运行电厂的良好实践、面向未来的运行服务需求、以及中国运行服务电厂目标定位等开展交流和研讨。陈肇博表示,中国核电安全高效运行近30年,运行水平始终保持世界前列,未来要持续提升燃料、设备、材料的性能,实现核电安全高效经济地运行。张建成认为,秦山核电见证了我国设计、设备、运行技术改进的全过程,作为业主要坚定支持国产设备、技术的发展,同时优化备品备件管理,提升经济性。马捷强调,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讲好自己的故事,非能动核电需要以全面自主化和更好的经济性来赢得市场。宋林提出,设计方与电厂要加强联系、积极互动,做好联动分析,从源头控制,做到本质安全。范福平认为,更好的非能动核电站需要从设计到制造、施工各个环节的把控,真正实现自主化、国产化。徐霞军分享了田湾大修工期优化的成果,提出了智能化、信息化要跟机组状态密切结合,建设专家诊断系统,以支撑数字化大修。窦一康强调,设计院要通过提升能力、协同作业,为业主创造价值,体现设计院对运行核电的担当。

    在参会代表发言阶段,来自9家单位的代表聚焦自身工作实践,瞄准未来行业发展,从设备国产化、创新体系建设、重大专项成果、智慧核电、建安一体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团队建设等维度,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宁波天生董事长、浙江工商联副主席励行根认为,国产化是企业肩负的责任,国产化的目标不仅仅是做出成品更是要研究清楚原理。上海电气总工程师唐伟宝表示,以制造工艺优化、先进技术研发,有步骤推动自动化、智能化在制造中的应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打造核心竞争力。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陈义学强调,核能技术是国家的战略性技术,核心技术自主化研发是关键。创新是一个试错过程,要有包容的环境。再者,要以政产学研用,推动核能综合利用以及重大专项成果的延伸应用。集团公司科创部副总监于洪伟表示,国家电投创新体系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核心、协作、联动”的整体思路,实现系统创新、协同创新。集团公司首席专家杨燕华提出一是要向社会发布重大专项的成果清单,二是要稳定投入保持国际影响力,保护已有的机会和能力,维持人才队伍的稳定。华兴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龚振斌认为,国和一号施工可以在快速建模、数据可视化、自动化加工、资源消耗分析等场景使用BIM技术,提升核电数字化建造水平。中核运行副总工程师郑永祥表示,秦山27年安全高效运行最基本的经验是以核安全文化为核心,建立了完整的安全生产及知识管理体系。而提升电站运行经济性,需要持续开展技术改进,扩容增效,并扎实做好延寿工作。上海超算中心副主任李根国认为,要有开放、全社会化的理念,才能振兴国家制造力、提升行业能力。和建国际高级顾问梁选翠提出,先进技术有效提升了核电建造能力,建安公司要做应用创新,依靠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实现精准化建造。

    王炳华在发言中表示,核电/核能产业的发展是大国技术、强国之本,是国家能源结构、能源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回顾了参与三代核电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对三代核电的发展充满感情。他强调,创新发展是上海核工院的秉性,需要配置各种资源,做好4AP1000机组的寿期保障服务,全力以赴做好国和一号(CAP1400)的工程建设,高质量完成CAP1700概念设计。小型模块化堆的研究需要高度关注经济性,离开经济性就没有前途,关注小堆的多用途包括发电,供热,供汽等。在科研创新方面,要以根本性、革命性的技术,保障反应堆的安全性;要加强对先进核燃料的研究和布局,提升换料周期,提升核电运行的经济性;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技术与5G技术等,推动跨界创新融合;关注核电延寿技术,此外,抓住国家层面要组建国家实验室的契机,主动作为。最后,要在研发设计和机组寿期保障服务过程中研究如何有效组织资源解决问题,为在运核电站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和支持。

    林忠钦在讲话中强调,上海交大在过去十年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通过与上海核工院及全行业的紧密合作,建立了国际高水平试验台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端人才。后续,上海交大将与上海核工院携手在新的机制、新的组织架构下,凝聚队伍、强化重点学科领域建设,打造世界上最好、最完整的试验基地。

    按照集团公司战略定位和要求,上海核工院将充分吸收大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与全行业携手并进,当好核能产业“三拓展”的排头兵,助力集团公司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