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2日3点17分,中俄核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再次传来喜讯:中核集团田湾核电4号机组100小时满功率运行考核试验结束,具备商运条件,中俄最大的核能合作项目——田湾核电二期工程按期全面投产,这是中核集团年内投产的第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至此,中核集团运行机组达21台,年底发电量有望突破1100亿千瓦时。
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俄两国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已经建成的田湾核电4台机组采用俄罗斯VVER-1000型核电机组,满足国际三代核电安全要求,累计安全发电超过1900亿千瓦时。其中,2号机组2017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为100分,在世界VVER核电机组中排名第一。田湾二期工程两台机组按期全面投产后,田湾核电基地4台机组一年发电量大概可供2000万户中国家庭使用一年,每年减排效益相当于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种植了超过7万公顷的绿色森林。8台机组全部建成后,田湾核电站将成为中国首个以VVER机型为技术核心的大型核电能源基地。
田湾核电一期工程被誉为“中俄核能合作典范项目”,二期工程再次书写了中俄核能合作的新故事,也是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家重启核电建设第一个获准开工的核电项目,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大门越来越大。2018年6月8日,中核集团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签署合同拟在田湾再合作建设2台VVER-1200型三代核电机组,开启了中俄核能合作的新篇章。
事件背景
田湾核电1、2号机组分别于1999年10月20日和2000年9月20日开工建设,分别于2007年5月17日和8月16日投入商业运行。采用俄罗斯VVER-1000(AES-91)型压水堆核电机组,单台机组装机容量1060MW。
3、4号机组分别于2012年12月27日和2013年9月27日开工建设,分别于2018年2月15日和12月22日投入商业运行。继续采用俄罗斯设计建造的VVER-1000型机组,在综合权衡安全性、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和工程实施性要求的前提下,进行了必要的设计改进,满足国际第三代核电站的安全要求,同时单台机组装机容量也提升至1126MW。核岛设备国产化率达到15%、常规岛与BOP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8%。
5、6号机组分别于2015年12月27日和2016年9月7日开工建设,采用中核集团自主的M310+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机组,单台机组装机容量1118MW,新增42项重要改进项,主要安全指标达到三代核电技术标准,预计将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建成投运。
7、8号机组拟采用俄罗斯先进的VVER-1200三代核电机组,拟配备国产汽轮发电机组,电站设计运行寿命60年,寿期内年平均设计可用率不低于90%,两个框架合同总价36.20亿美元。VVER-1200是在AES-91和AES-92两种机型的实践基础上开发,是目前俄罗斯核电出口的主力机型。据澎湃新闻了解,田湾7、8号机组参考田湾1、2号机组运行经验,增加了非能动安全系统的比例。
有消息称,近期中俄将签订徐大堡核电3、4号机组建设项目合同,两台机组将采用和田湾核电7、8号机组相同的堆型。在上述合作中,俄方的角色包括对电站设计承担总体技术责任,负责核岛设计,参与仪控、电气、消防、通讯等系统的联合设计,负责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循环管道、主泵、堆芯熔融物捕集器等14项核岛主设备以及部分核岛辅助设备的供货等等。中方则负责电站总平面规划、常规岛和BOP设计,按双方合同分工,分阶段牵头或参与仪控、电气、消防、通讯等系统的联合设计,负责核岛其余设备及全部常规岛和BOP设备供货,负责电站建安、调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