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在2023核技术应用国际产业大会上,中国核能协会发布了首份《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报告(2023)》主编、国家原子能机构原副主任王毅韧介绍,《报告》全面扫描全球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大势,聚焦分析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政策环境、市场规模及前景、发展动力、骨干企业、竞争格局、制约因素及发展瓶颈,并提出对策建议。
《报告》显示,保守估计,中国核技术应用产值从2015年的3000亿元(约占GDP的4‰),到2022年底增长至接近7000亿元(约占GDP的5.7‰),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工业应用产值占比超过50%,医用核技术产值占比约20%。截至2022年底,中国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法人单位已超过9万家;在用各类射线装置约23万台、放射源15.7万枚;在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有18座。
《报告》同时指出,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仍存在明显短板。比如,产业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高端核探测器基本依赖进口,核分析技术产业服务方式需要创新;医用同位素对外依存度大,放射性药物创新研发投入亟待加强,产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和培育相对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