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上海市 民用核能产业 统计报表填报
魅力之光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国内核电新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贺禹:我国目前的核电发展规模太小 放大 缩小

来源:新华能源    发布日期:2014-03-07    阅读次数:7696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起被列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也逐渐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寻求答案。

       中国广核集团把“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集团”作为战略定位。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贺禹,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深刻的理解。
       “我总体理解,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月5日,贺禹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我国目前的核电发展规模太小,要加快发展。
       贺禹分析,我国电力需求面临两“大”——增长空间大,结构调整压力大。“人均用电量和人均电力装机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贺禹介绍,我国当前年人均用电量为3430度,是加拿大的1/5、美国的1/4,不到日本的1/2,仅比世界平均水平略高。从人均电力装机容量看,加拿大是3.89千瓦,美国是3.35千瓦,日本是2.32千瓦,中国仅为0.91千瓦。按照我国2050年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考虑,到那时我国人均用电量应该达到目前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年均8000度/人的平均水平。按中国人口发展中心预测2050年我国人口总数14.5亿计算,届时全社会用电量约为12万亿度,约为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5.32万亿度的2.2倍。
       “这么大的电力需求必然会给生态环境和资源带来极大的挑战,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不可持续,需要大力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贺禹认为,以煤炭、火电为主的能源电力生产和消费结构,也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燃煤替代角度,贺禹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核电对环保减排有较大正面贡献”。贺禹介绍,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4000万千瓦的核电站运行一年,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约1亿吨,减少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约2.3亿吨,减少二氧化硫约23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约150万吨,相当于60万公顷森林1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欧美发达国家在上世纪60、70年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当时也曾深受环境恶化、雾霾严重的困扰。贺禹介绍,也正是在那个时期欧美发达国家推动了核电的规模发展,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美国建设了104台核电机组,核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达到19%,法国建设了58台核电机组,核发电量占比达到73%,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优化改善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