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核电办公室 官方微信
魅力之光
当前位置: 首页 >核电科普 > 核科普知识 > 正文

栏目检索Search

非人类物种辐射效应 放大 缩小

    发布日期:2022-09-22    阅读次数:2928

*1定义

非人类物种辐射效应(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 on non-human species)核设施释放的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后,通过各种途径对非人类物种(指除人以外的物种,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个体及其种群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

*2分类

非人类物种辐射效应可以划分为几大类:早期死亡、发病率增加、繁殖能力下降和遗传效应。

一般假定发病率和生殖障碍是在比导致死亡低得多的剂量下出现。由于非人类物种存在自然选择,只有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当变异成为优点时,遗传效应才能在种群水平传播。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对生态系统的效应通常是在种群或群落层次观察到的。但有关剂量效应的信息则通常是在个体这一层次获得的。

*3辐射对动植物的影响程度

动物和植物对电离辐射敏感程度的范围很大。生物对辐射的敏感性与受照时所处的生命阶段有关。胚胎和未成熟型比成熟个体更为敏感。动物对电离辐射的敏感程度范围很宽。哺乳动物是最敏感的,其次是鸟类、鱼类、爬行动物和昆虫。高等植物对电离辐射最敏感,其次是苔癣、地衣、藻类等。植物的辐射敏感部分通常是位于根部和芽尖的分生组织,而对于树木,则是环绕树干的年轮。分生组织的这种浅表部分使其特别易受来自沉积放射性核素的辐射照射的损害。繁殖能力对种群的延续特别重要,是对放射性最敏感的种群性标志。

下面来具体讲讲对动植物的影响

01电离辐射对动物的效应

除了异常的大剂量照射情况外,哺乳动物的损伤或致死,大都是由于造血系统障碍和胃肠道粘膜紊乱所造成的。例如,哺乳动物根据受照剂的不同或死于胃肠道损伤、胃肠道综合症、骨髓功能衰竭(造血系统综合症)。爬行类在辐射致死性和对急性辐射的敏感性方面比鸟类和哺乳类要小。昆虫对辐射的敏感性一般大大小于脊椎动物,引起昆虫成虫死亡所需剂量通常约为脊椎动物所需剂量的100倍。这种差异通常归因于昆虫成虫在发育中很少有细胞分裂和分化。在不同种类中,最终死因大都是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在水环境中,鱼类对急性辐射最为敏感,发育中的胚胎更是如此。在水生生物中,繁殖效应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辐射效应指标。

02电离辐射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植物的辐射损伤表现为形态或表现异常、结果少或产量低、繁殖能力丧失以及在强照射情况下的死亡。植物的辐射敏感性很宽,且通常与动物的敏感性范围相重叠。一般而言,大型植物比小型植物具有更高的辐射敏感性,按照辐射敏感性的递减顺序分别为针叶乔木、落叶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地衣和真菌。对急性辐射照射最不敏感的是苔藓、地衣、藻类和微生物。

*4非人类物种辐射影响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ICRP(国际放射性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ation Protection)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是避免或减少有害辐射效应产生的几率,使其维持在这样一个水平,即对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以忽略、天然栖息地、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现状得到保护。因此电离辐射对非人类物种的影响,其评价标准是基于生物种群水平的安全建立的。

由于在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物种,为了评价辐射对生物的影响,有必要选择参考动、植物。参考动植物(Reference animals and plantsRAPs)是具有类似生命周期和照射特征的生物体(并不指具体的物种),是评价生物个体照射量、辐射剂量和能量响应的共同基础,并作为评价其它生物个体(如不同的照射途径、生物积累等)和种群的起点。

为了建立电离辐射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欧共体15国于2000.112003.10,开展了FASSET计划,从环境剂量学、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系统的转移、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的评价框架四个方面开展了协调研究,推荐了31种参考动植物,建立了相应的辐射生物效应数据库,对各种参考生物开发了内照射和外照射剂量计算方法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