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上海市 民用核能产业 统计报表填报
关于举办第十三届 “魅力之光”杯 全国核科普系列活动的通知
关于举办2025年 上海魅力之光杯 核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
魅力之光
当前位置: 首页 >核电科普 > 核科普知识 > 正文

栏目检索Search

小村生活,因核电而改变 放大 缩小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日期:2013-10-10    阅读次数:12000

       近日,记者走进宁德核电站,走进这座承载着福建清洁能源梦想的海西首座核电站。

       秋日的福鼎市太姥山镇备湾村,清新的空气夹带着微咸的海风,远方海鸥翱翔,近处青山叠翠。几年前,这里还是静寂的小村,百姓打鱼务农,过着与祖辈一样的生活。如今,备湾村的蓝天、白云、海滩依旧,不同的是,这里有了我省第一个核电项目――宁德核电站。
       一
       李和培,43岁,备湾村村民。
      “很高兴,1万多名核电员工成了我们的新村民,为我们备湾村的发展献智献力。”李和培笑着说,“我也成为核电站的一名园林工人,每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核电站内满眼的绿色,竟然都是茶树。核电人都管这里的茶叫作“和茶”,既取了谐音“核”,又有和谐之意。核电项目开建前,备湾村整体搬迁,宁德核电特别保留了这260多亩茶园,还请了当地村民种植茶树,不但绿化了基地,也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
       2008年,备湾村66户、232位村民整体搬迁至11公里外的太姥山镇巨口村。如今,由45位村民组建的荣发园林公司,承担起宁德核电园区的园林绿化维护工作;还有32位村民,成为核电建设工程公司的辅助工勤人员。
       “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真心希望核电安全、发展,真正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惠。”备湾村村民周宗法告诉记者。作为荣发园林公司的一名工人,周宗法每天的工作就是对核电站园林绿化区域进行巡检。
       让李和培、周宗法等村民吃下“定心丸”的,是核电1万多名员工入住备湾村生活区。“如果真的有危险,核电厂那么多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为什么还会在里面上班?”这逻辑,是让李和培相信核电安全的最好理由。
        宁德核电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王跃青说,现场办公楼和生活区的启用,不仅将有助于公司和员工贴近一线,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与当地村民零距离接触,促进核电安全科普宣传。
       二
       “最近天天客满,10张大圆桌一顿至少接待两拨客人,8间客房也住满了。”记者来到太姥山镇巨口村核电移民生活区,巨口村“农家乐”老板娘周小敏正盘点中秋节的收获,七八成客人都是核电员工预订或代订的。
       巨口村地处沿海突出部,200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才4000多元。宁德核电项目启动后,巨口村作为核电项目移民接收村,福鼎市积极协调核电公司结对帮扶巨口村,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周小敏与丈夫原是地地道道的渔民。随着核电建设全面铺开,周小敏夫妇瞅准时机,拆掉原来的老房子,新建了5层小楼,开起了“农家乐”。
       “这几年,核电建设开通了进村公路,经过的公交车班次越来越多。特别是核电运行之后,入住的建设者越来越多,游客也不少。”周小敏告诉记者,“现在快到国庆旅游旺季,预订已超过八成,客房根本不够用。”
       周小敏告诉记者,核电生活区周边像她这样的小店近百家,每天都有很多核电员工或游客在这里消费,生意越来越红火。
       据统计,宁德核电站落户太姥山镇之后,该镇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12年人均收入达1万多元,比上一年提高了18%。
       三
       核电的多赢效应,不仅仅体现在太姥山镇。福鼎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宁德核电一期工程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2000多亿元的投资,为核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近3万个就业岗位。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每年将为国家和地方上缴税收10多亿元。
       眼下,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核电项目长期有序发展考虑,福鼎市正在争取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如建议设立核电周边发展扶持基金;依托宁德核电基地,扶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引进并带动福鼎涉核机械、机电设备等制造业发展;有条件开放核电厂部分区域,作为工业旅游项目供游客参观等,让当地群众共享核电发展成果。
       “核电是一种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宁德核电公司副总经理黄小桁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宁德核电站一期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300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站相比,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相当于造林6.7万公顷,“太姥山公园面积约为1万公顷,宁德核电站一期建成后,产生的生态效益相当于再造6个太姥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