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十一年前,2008年初春的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新成立的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那是在东海边一片滩涂上崛起的新厂房,设备还在安装,设施还不完善,一切都是新的,连马路边的香樟都还是一人高的小树苗,当时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回荡着一句诗句:折一支沾满春潮的柳枝,将满枝的清新带去……。
新成立的上核公司,正赶上中国核电事业大发展的步伐,虽然创业之初困难重重,但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们,当时我暗暗地定下目标:要做就做得最好,要在我手里让我们的热处理工种走到国内同行的前列!那时的我们始终激情澎湃,每天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每一个任务都事先反复考虑,保证万无一失;我反复研究设备,挖掘设备的自动控制功能,在设备上加装控制元件,将使用了几十年的手动控制改为自动调节,大大提高了控温精度。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我还自己学习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为了看懂专业书籍,甚至在家啃起了高数。长期的不懈努力,让我不仅解决了操作上的一个个难题,甚至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论文。那时候很苦,苦到动辄两三天不眠不休奋战在现场,那时却很快乐,洋溢在脸上的始终是笑容。
边建设边生产,仅用三四年功夫,上核不仅建设完善了一个现代化的核电生产基地,还达到了史上最大的产能高峰,最多时一年出产20多件各类核电设备,超过了公司的设计产量,而我在这股大潮中也收获了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感。
随后的几年里,通过国内研发、技术引进与对外合作,上核的核电产品先后涉及了CPR、高温堆、AP1000、EPR等几种核电技术,每一种技术都又其自身的特点,都有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几年的摸爬滚打,各种核电技术的融会贯通,我们孜孜不倦的吸收着各种养分,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我们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出了近十种几百件各类新颖实用的工装,有的还申请了专利,使预热的温度控制精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还解决了不少质量难题。
成功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日本311地震引发的核电事故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外部冲击,这几年核电站开工趋缓,核电监管加强,而上核也不失时机的加速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我自身感觉自己在思想上经历了一次核安全文化观的洗礼,质量意识的弦也越绷越紧。
去年以来,公司发出了“脱胎换骨、重新出发”的号召,激起大家再创业的热情。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不分白天黑夜坚守在生产一线,把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作为每天必须坚守的底线,一台台产品从我们的手中完成了满意交付,公司的各项指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业绩。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过去了十一个春秋,路边的香樟已枝繁叶茂,我也从风华正茂到如今两鬓如霜;时间又过得极慢,这十一年经历了无数坎坷,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回头看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今天,我们在创新争优的路上又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青春不再,激情依旧。(作者:张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