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核电50年活动征文

50 years of nuclear power activities in Shanghai

【50周年系列活动】
核电人的道德楷模 ——记老一辈核电人姚伟达

他是一名平凡的核电人,却攻破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他是一名亲切和蔼的老人,却对技术问题严谨苛刻;他是一名功成名就的专家,却对新知识新技术充满着渴望;他兢兢业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从事核电工作50年,国内资深力学专家姚伟达。自1972年到我院工作至今,姚老师已经为核电事业奉献了近50余年。近50年来,姚老师负责解决了大量技术问题,很多到现在还是历历在目,令人难忘。其中有三件事让大家认识了他。而这三件事也在中国的核工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秦山核电主辅系统管道和设备的振动测量工作,是核电厂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成败直接关系到电厂能否按期投入运行和今后的安全。当时这项工作在国内没有人做过。作为联合调试队振动测试组组长的姚老师迎难而上。他带领全体人员从零开始,精心调研国内外大量的书籍资料。对于国外的分析方法,他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特别是对要应用的公式,总要和同志们一起进行反复的推导,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电厂实际情况,编制出自己的测量鉴定准则。姚老师深知,秦山核电厂的调试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如果没有想调试所想,急调试所急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每次试验时,他总是以身作则,冲在最前面。每次加晚班,他都带头。遇上周末要加班,他又总是让组内其他同志回上海休息,自己带头留在工地。哪里的试验条件艰苦,他就出现在哪里。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全然不顾胃病、心脏、腰椎等疾病缠身,身先士卒,与同志们深入现场,足迹涉及核电厂的13个系统、44个调试项目,了解排摸200多个管道设备的测点。为了一个模拟计算,通宵达旦工作是家常事。在试验时,组内最后一个离开厂房的总是他。同事们说他是"三最"(工作做得最多、苦活累活干的最多、加班加点时间最多),大家戏称他为"老黄牛"。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勇气,以及科学的方法,姚老师与全组同志一道,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关键设备的设计分析、安全分析和科研试验等多项工作,为核电厂关键设备的分析法设计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自行调试的核电站的胜利建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让姚老师一战成名应该是T4事件。1992年,秦山核电厂发生了T4 问题,震动了国内外,引起了我国最高层领导的关注。T4问题能否解决,不仅关系到秦山核电厂的安全运行和效益,而且还关系到我国今后核电的发展方向。就在这个时候,姚老师临危受命,立即组织T4攻关小组开展研究和试验,与国内单位共同合作,在一年时间内先后组织5项试验和3项分析工作,编写相关报告共计26篇,最终找到了T4中设备损伤失效原因,为改进设计、制造提供了严格的科学依据,并通过详细的试验和计算,论证了新设计的合理性,最终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局的安全评审。在这期间,姚老师不停地奔波于北京、上海、杭州、海盐等地。由于长时间的劳累,姚老师积劳成疾,病倒了,住进了医院。即使是在住院阶段,姚老师也没停着,在病房里编写文件、查阅、校审资料、复核计算数据……,病房中的医务人员也赞叹不已。如今,经过改造后的T4至今运行情况十分良好。1998年底,秦山核电厂又发生了T6事件,姚老师带领力学组同志与九院合作攻关,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计算流体力学,计算振动力学等关键技术,攻克了技术上一系列难点,找出了事件失效原因,解决了T6存在的问题,改进了结构设计。经过一年的艰苦工作,共出计算论证报告11篇,最终通过国家核安全局安全评审。 这些事件,在中国核工业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当我与姚老师聊起这些往事的时候,他却显得非常淡然。他鼓励年轻人说:遇到事情不要怕,要静下心来分析原因,事情总可以很好的解决。正是这种淡然自信的态度,成就了姚老师的一生。如今,姚老师已经七十有七了,但是他还跟我们年轻人一起奋斗在一线。只要他在单位,他的办公室里总有我们青年核电人的身影。每次和他一起出差,他总是手捧一本书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碧血丹心孺子牛,青春化烛映征程。姚老师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728,献给了中国的核电事业,他是我们每一个728人的道德楷模,他值得我们每个728人学习。

Copyright © 2011 上海市核电办公室 沪ICP备20220260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