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核电办公室 官方微信
魅力之光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重点关注 > 正文

我国核技术如何再创新、更先进?院士专家齐聚中国核学会论坛 放大 缩小

来源:中国环境    发布日期:2023-03-22    阅读次数:8398

能源转型和“双碳”背景下,我国核能产业如何创新发展?“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大国重器如何迭代升级?315日下午,北京,院士专家齐聚中国核学会论坛(第一期),围绕先进核电主题,就核电发展现状与趋势、自主三代核电、高温气冷堆、聚变科技创新发展等重大科技问题展示观点、碰撞思想。

图为论坛专家作主题报告

我国核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全面提升

核科技是世界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是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代表之一。我国核工业把科技创新摆在战略核心位置,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核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寿君表示,当前,我国核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实现大幅跃升,基础科研取得新突破,核工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跨越赶超引领的基础更加坚实。核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核电装备自主化和国产化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5700万瓦,在建机组达22台,规模全球领先。同时,核科技研发应用取得积极进展,高温气冷堆达到双堆初始满功率运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建设进展顺利、核聚变试验装置和设备制造取得突破、医用同位素生产设施建设迈开步伐。国家原子能机构二级巡视员刘希智说。

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核一司一级巡视员兼副司长巢哲雄指出,近年来,我国核电机组一直保持良好的安全业绩,核电运行安全居世界先进水平,在建机组建造质量整体受控。他表示,“按照相关规划,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每年新建 6—8 台机组,预计2030年前后我国运行核电机组有望达100台左右,将跃居全球首位。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优化核电安全性、经济性和先进性

“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核能产业面临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发展前景广阔。

刘希智认为,为推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一要持续加大自主科研投入,聚焦"卡脖子"环节,精准开展科研攻关,攻克一批制约核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拓展核科学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二要加快法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原子能法》立法,不断完善核工业、核安全、核安保、核应急等法规体系。三要与世界各国积极发展核能伙伴关系,开展技术交流与贸易往来。

巢哲雄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充分认识核安全的生命线意义,有力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用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持续抓好核安全工作,守牢核安全底线。 二是健全高水平的全行业管理体系,推进核事业安全高质量发展。营运单位要建立并有效实施全要素管理体系,持续提升高水平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建立高水平的核与辐射知识传播体系,营造良好的核安全发展氛围。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鹏飞说:“要持续优化三代核电安全性、经济性和先进性,提升核燃料循环产业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先进核电技术研发、示范及推广,积极推进核能多用途利用,加快推进核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着力打造先进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进一步拓展核能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国和一号”总设计师郑明光、“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副总师董玉杰等分别作主题报告,包括《核能的创新发展》《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发展》《先进核电技术创新支撑清洁低碳发展》《高温气冷堆核能综合利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等。

本届论坛由中国核学会主办,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办。今年,中国核学会还将主办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五届中国核学会“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第七届中国(国际)核电仪控技术大会、2023年水堆燃料性能国际会议(WRFPM2023)等重要国内外学术会议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