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核电办公室 官方微信
魅力之光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重点关注 > 正文

保持有序发展 避免大起大落 放大 缩小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日期:2012-03-08    阅读次数:15952

       转眼将到3·11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的日子,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核电界在挑战与机遇之间进行着思考和抉择。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核电行业经历了暂缓节奏、检查反思,而眼下正做着重启前的准备。

  在临近福岛核事故一周年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以对中国核电过去一年遇到的挑战、所做的工作以及当下和今后的发展做一番梳理、解读和展望。
  反馈福岛经验 确保核电安全
  《中国能源报》:2011年,我国核电行业就福岛核事故进行了认真的经验反馈,请问这些反馈的意义何在?
  张华祝:3·11事故发生后,我国核能界,包括核能的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核能企事业单位和相关行业协会积极开展经验总结和反馈工作,按重要性的程度提出了近期和中长期的改进措施,有技术性的,也有管理性的。我相信,随着这些改进措施的逐步实施,我国核电厂的安全水平将明显提高,特别是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能力,包括极端自然灾害引起的严重事故。同时,我国核安全监管部门也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并逐步提出整改要求,有的甚至上升到法规要求。这些对中国核电的发展,对提高我国核电厂的安全性,对提高公众对核电的信任度和可接受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能源报》:这些经验反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张华祝: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十分重视极端外部自然灾害(包括超强地震、海啸、垮塌、超设计基准洪水等)对核电厂造成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单个灾害,还要考虑多重灾害或次生灾害的影响,并全面审查和评价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抗外部极端事件的防范措施,增强抵御这些外部自然灾害的能力。
  其次,任何时候都必须确保对堆芯实施持续有效的冷却,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确保安全电源能在足够长时间内持续有效供给,以避免堆芯发生熔化。还要保证重要监测仪表、照明设施的供电能力,为抢险救灾提供必要的条件。
  再次,要结合厂址地震水平,加强电厂乏燃料池的抗震能力,保证电源和冷却水源的供给,确保在极端外部灾害发生时,乏燃料池的结构完整,乏燃料能得到有效冷却。这也是福岛核事故暴露出来的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最后,还要加强严重事故的管理能力和事故应急响应能力。不难发现,在福岛核事故的处理过程中,过于复杂的组织结构体系可能导致紧急决策的拖延,比如向反应堆中注海水这样万分紧急而影响又十分巨大的决策,稍有迟疑,就可能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业内达成共识 期待理性回归
  《中国能源报》: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围绕福岛核事故业内有过几次重要的研讨会,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张华祝:去年10月28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联合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了《后福岛时代中国核电发展高端研讨会》,全面分析了我国核安全大检查的结果,介绍了世界主要核电发达国家应对事故的做法,提出了尽快恢复我国核电发展进程的建议。该建议上报国务院后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了重要批示,这对打破一个阶段以来的沉闷局面收到了应有效果。
  在政府有关部门方面,国家核安全局于11月21日主办的《福岛核事故经验教训研讨会》,是自福岛核事故发生以来,我国召开的一次规模大、层次高、影响深的专题研讨会,对总结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交流我国核电界积极应对福岛核事故采取的行动,持续提升我国核安全水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能源报》:目前,国家核安全大检查报告、核安全规划、核电安全规划以及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上报的情况如何?几个规划为何迟迟没能发布?
  张华祝:据我所知,《核安全规划》需进一步修改后,再次上报国务院。《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不久也将上报。这几个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并正式发布后,我国核电发展的战略定位将会更加明朗。
  上述相关规划事关我国核电发展的长远和全局。而且,这些规划既是技术性、管理性的工作,也与资源、环境、社会建设等等紧密相关。核电的敏感性就在于,看似是技术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涉及公众和社会问题。政府部门在福岛核事故后做这些相关规划时要综合考虑国内几十年发展核电的状况,以及国际上各个国家对发展核电的反应。
  此外,规划的制定和发布也需要一定时间开展调研,需要在安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以对原来的规划进行调整,对核安全的要求提出一些新的思路、目标和重点工作。但现在看来,进度是可以再快一点的。
  《中国能源报》:我国原本要在2011年新开工建设若干台核电机组,后因福岛核事故而搁浅,请问这对整个核电产业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张华祝:从近期看,暂停首先有利于核安全监管部门和核电业主集中力量对核电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促进核电企业认真吸取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明确每一个运行核电厂和在建核电项目需要进行整改的具体要求,并逐项落实到位。其次,暂停有利于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在调整中得以缓解,诸如前几年被关注的人力资源不足、核电设备国产化水平和核燃料保障能力存在差距等问题,由于新项目开工的强度减弱而获得调整的机会和新的发展空间。
  从长远看,核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的出台,将对我国核电长期稳定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使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
  当然,负面影响也有一些。那些正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总体部署被打乱,发展计划被迟滞。对装备制造业来说,某些加工环节可能出现短期的能力闲置。但是,只要不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我国核电的发展进程不久会得以持续,负面影响将是局部和暂时的。
  明确战略定位 保持有序发展
  《中国能源报》:目前,业内在呼吁理性发展我国核电的同时,提出要明确核电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您如何理解核电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张华祝:我个人理解,有关核电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有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是要不要发展?这是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第二是如何发展?这是如何确定我国核电发展的安全要求和建设规模问题。
  中国要不要发展核电,结论应当是明确的,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知识界或者产业界,在这方面没听到多少反对的意见。“十五”期间,国家提出了“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十一五”期间又进一步明确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总要求,这都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能源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来的指导方针。在这些方针指导下,我国核电在“十一五”期间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福岛核事故没有改变核电在全球和中国能源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颠覆核电安全风险可控的基本观念。因此,世界上发展核电的主要国家纷纷表示要坚持本国核电发展的政策不变。在国内,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也已成为业内外人士的共识。
  对于如何发展,即如何确定我国核电发展的安全要求和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虽然是规划层面的任务,但是事关“安全高效发展”的基本内涵,必然成为“战略定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体来说,这是《核安全规划》、《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需要回答的问题。
  《中国能源报》:业内认为,2012年是中国核电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除了核电重启,核电行业还有哪些重要工作要做?
  张华祝:“十二五”是核电发展的关键时期,核电新建规模总体上应在“十一五”基础上保持有序发展,避免大起大落、能力滑坡,影响发展战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业内外很多专家认为,我国核电安全保障、人才储备、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建造安装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已经可以支撑核电的快速规模发展,2020年建成6000—7000万千瓦核电装机是适宜的,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是我国核电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重要工作主要包括:要确保投运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别是新投产机组的安全运行,继续保持我国核电安全运行的良好纪录;抓好核电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和安全四大控制,特别是质量控制,促进在建机组的顺利建设;继续做好三代核电引进项目的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工作,促进自主化依托项目的顺利建设,推动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工程取得新进展;持续改进二代核电技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抓好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代表的一批科研项目,促进我国核能领域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
  此外,要抓住机遇,促进铀资源保障能力、装备制造能力和人力资源保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做好公众宣传,使核电发展建立在社会公众充分理解和广泛参与和支持的基础上。
  关注内陆核电 借鉴美国经验
  《中国能源报》:日前,彭泽核电站项目引起大家对内陆核电站的关注,您如何看待我国内陆核电的建设?
  张华祝:如何看待内陆核电的安全可接受性,是影响我国核电合理布局的重大问题。从核电发展多年实践来看,全球半数以上核电站建在内陆,安全可接受性和海滨核电站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对于我国的内陆核电建设,各方面的疑虑较多,福岛核事故进一步增加了一部分社会公众在这方面的担忧,近一段时间质疑声不少。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将继续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并适时召开研讨会,介绍研究成果,听取各方意见,消除不必要的担心,凝聚更广泛共识,努力推进内陆核电发展进程。
  《中国能源报》:近日,美国核管会宣布批准美国南方电力公司两台AP1000核电机组的建造和运行联合许可证,这意味着美国时隔33年重启核电建设。您如何看美国重启核电?
  张华祝:美国重启核电,表明美国政府和核安全监管当局对美国核电的安全状况、选择的技术具有足够信心,这种信心是建立在强大的核能技术研发能力和严格监管这两个基础之上的。
  首先,美国30多年没有审批新核电站,但是对核能新技术的研发从未停止。其对先进核能技术的研发不仅体现在先进沸水堆和先进压水堆上,还体现在对现有核电站的技术改进上。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美国将核电机组能力因子从不到70%提高到90%以上。这充分表明,美国核电界在改进现有核电站的安全技术上下了很大功夫。这个“功夫”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技术研发,即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二是管理创新,强调人的作用、核安全文化的作用。
  基于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创新实践,美国核电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也支撑了美国在核电技术和核电产业上的强大地位。而且,美国对71台机组实施延寿并没有因福岛核事故而停顿,说明美国对自己的核安全很有底气,这个经验很重要。
  其次,美国核电的严格监管被许多国家所效仿。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美国很快便作出判断,美国核电是安全的。因为9·11恐怖袭击以后,美国核安全监管当局要求所有核电站必须防范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内的外部事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美国对其核电站抵御外部事件的能力是有信心的。
  此外,美国核电重启对世界核电界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第一,核能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不会放弃;第二,为AP1000走向更多国家提供了市场效应;第三,美国是福岛核事故后由政府和核安全当局批准新核电项目的第一个国家,这个值得更多的国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