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网站昨日公布,《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近期得到国务院批复。
这被业界认为是重启核电项目的曙光。专家分析,在国际能源形势紧张、可再生能源成本高昂的当下,发展核电能源仍然是能源局势中的重点。根据东海证券投资报告的数据,按照2万元/千瓦来计算,如果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新增6000万千瓦,直接带动投资将达12000亿元。
核电进入半开禁状态
《规划》早在5月31日就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6月18日,环保部全文发布,并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直到昨日,国务院才对《规划》做出批复。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核安全及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投资需求约798亿元,分为核安全改进工程、放射性污染治理工程、科技研发创新工程、事故应急保障工程及监管能力建设工程。《规划》一经发布,便被业界人士认为是我国核电项目重启的曙光。
“作为核电重启的重要条件,核安全规划的通过为新项目审批启动创造了前提。另外,在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首次将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放在风电、光伏的前面,这也说明了国家支持核电发展的态度。”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表示。
事实上,9月以来,环保部对核电企业的准入申请和环评审批节奏,已有明显加速迹象。而在日前,有媒体引述核电企业高层表态指,中俄合作的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肯定会于今年12月底前动工,市场指意味核电项目最快将于四季度重启。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郁祖盛指出,《规划》颁布意味着我国核电进入半开禁状态,但还要等待《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出台,核电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21台未开工机组重新启动建设,那时才是中国核电重新打开闸门。
核电仍是能源结构重点
不过,与国内重现核电开启的曙光相对,国外核电发展却在喊“减”。这种“外冷内热”的现象,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程师周科源看来并不奇怪。他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发展核电是我国国情决定的,巨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能源需求非常大,光靠发展火电完全不能满足能源需求;而另一路径发展可再生能源,由于成本昂贵,并且其是否环保在业内还存在争议,在我国大规模发展并不现实,发展核电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要求的必然之路。
“从全球范围上看,真正能够放弃核电的国家是那些本来就没有核电或者核电站很少的国家。”周科源表示,与我国核电刚刚起步不同,法国的核电已经在能源结构中占到75%的比例,此次目标只是降到50%的比重;而日本,由于福岛事故发生后,民众自然会对发展核电有所不满。
上述案例被周科源认为是一时表象。他预计,在以后能源需求逐渐加大时,这些国家整体核电的增减和政府的核能目标是否变化,需要观察。
事故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在周科源看来,我国核电项目发展是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才启动,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国内很多的核安全法规都是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标准制定的,监管制度比较完善。
记者了解到,中国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已有15台,所有机组均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运行记录,主要运行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中国还有26台在建核电机组。
总体上,我国核设施安全是有保障的,发生类似福岛核事故的可能性极低。
《规划》对新建核设施提出具体目标:新建核电机组具备较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预防,每堆年发生严重堆芯损害事件的概率 低于十万分之一,每堆年发生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事件的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据测算,这和天上陨石掉下来正好砸着人脑袋的概率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