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核电发展进入积极发展期,乏燃料后处理作为实现核能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为进一步加深本市核电企业对乏燃料后处理领域的了解,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2015年9月29日,上海市核电办公室组织召开了“乏燃料后处理设备及材料国产化机遇”报告会,来自上海核电主设备、辅助设备、仪器仪表、关键材料、系统设计、工程管理、特种设备以及高校、航天等领域的20家单位40余位代表参加了报告会。据不完全统计,以一座100万kW反应堆每年卸出20-25吨乏燃料计算, 截止2014年底,全球乏燃料产生量12000吨每年,而现有后处理厂处理能力仅为5600吨每年,乏燃料后处理市场空间较大。
会议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韦悦周教授作了专题报告,韦教授就核燃料循环、乏燃料后处理方法及工艺流程、后处理主要设备及材料等三部分内容进行了系统地介绍,本次报告会的召开也是本市乏燃料后处理领域产学研结合的初步探索,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