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上海市 民用核能产业 统计报表填报
魅力之光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上海核电动态 > 正文

压水堆重大专项2018年科研计划总结讨论会在上海核工院召开 放大 缩小

来源:上海核工院    发布日期:2019-02-20    阅读次数:3129

2019110日,压水堆重大专项2018年科研计划总结讨论会在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召开。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司处长杨军、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处长赵学顺、中国核电发展中心副主任荣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魏锁,国家电投科技研发总监范霁红,压水堆重大专项总设计师、上海核工院院长郑明光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国家电投总工程师王俊主持。

会议总结了压水堆重大专项课题进展和成果。2018年,压水堆重大专项课题立项满足预期,15项课题完成立项,2019年申报课题通过国家能源局立项审查;课题实施有力推进,国和一号(CAP1400)蒸汽发生器及反应堆压力容器成功,核电泵、阀、电气设备和测量仪表研制等14项课题完成验收;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国和一号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完成工程样机研制,核电站用爆破阀产品样机通过鉴定,首台国产化AP1000屏蔽主泵制造成功,国和一号燃料小组件入俄罗斯MIR堆辐照考验,国和一号主管道完成研制,COSINE软件取证按计划实施,中国先进核电标准体系研究稳步推进;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完成FCD前同行评估,施工设计满足示范工程现场持续施工要求,保障开工后顺利实施。

郑明光系统总结了压水堆重大专项的总体布局、完成情况以及非能动技术实现情况。他强调,专项实施超越预期,实现了关键设备和材料国产化,提升了国家装备制造能力,推动了核电行业的持续发展。在国家部委、集团公司的统筹指导下,所有课题承担单位要进一步精诚协作、勇于创新,持续不断地推动自主化技术发展,实现“有效技转、有效使用、有效发展、有效提高”。

范霁红、赵学顺、荣健、杨军对压水堆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取得的丰硕成果和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对重大专项的组织领导和课题承担单位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并分别从压水堆重大专项体系建设、压水堆重大专项管理目标和做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导后续工作的开展。

魏锁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压水堆重大专项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对2019年工作提出了要求。他希望,各单位要贯彻落实国家科技部、能源局等主管部门要求,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赋予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更大自主权;全面推进课题研发,推动压水堆重点任务攻关,做好国和一号建设和设备供货管理工作,继续推进国产化进程、提高国产化比例,继续推动重大专项成果应用和产业化。

会上,核电重大办、二重、沈鼓、中国原子能院、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广核研究院、中核包头、核动力院、上海交大、三门核电、中核华兴、南都电源、东吴机械、中航光电、重庆材料院、沧州明珠、重庆川仪、哈焊所、鞍钢、北京应物所、国核工程、国核设备、国核锆业、国核自仪、国核运行、上海成套院、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等28家单位分别进行汇报交流。

2018年是压水堆重大专项正式实施十周年。截至2018年底,专项共有74项课题完成预验收,71项课题正式验收,形成知识产权成果6513项,申请国家专利1705项(其中发明专利1061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52项(其中发明专利612项),技术秘密709项,软件著作权269项,论文2016篇,各类标准762份。

经过十年科技攻关,压水堆重大专项推动了中国核电行业能力整体升级。在核心技术方面,建成以国和一号为核心的设计母机体系,具备适应多场景应用的、系列化的非能动核电型号开发能力,形成覆盖热工、燃料、物理、安全分析、水化学等三代软件体系;在试验验证方面,新建和改43个试验设施,完成了六大试验课题的主要任务,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配套试验设施;在安全评审方面,围绕 CAP1400,开展了我国核安全史上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安全审评,历时超过17个月,提出并关闭5500个对话问题,提升了我国核电评审整体能力;在设备国产化方面,重点解决了主设备的自主设计、材料、电缆、泵阀在内的一系列关键制造技术,解决了一批核电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卡脖子”关键问题,设备整体国产化率由55%突破为85%以上,全面提升了核电研发、设计、制造、安全审评、试验、标准、人才等国家能力,推动了装备制造业从二代跨越到了三代,促进中国核电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