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上海市 民用核能产业 统计报表填报
魅力之光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上海核电动态 > 正文

上核质量数字化成功转型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放大 缩小

来源:核芯    发布日期:2021-12-30    阅读次数:2587

   LIMS平台改变质检工作

   质量计划由业主单位在LIMS系统上选点完成,经质检工程师审核后回传至TC PLM系统并自动加载至工序中,生成的工艺流转卡下发至车间开始执行;现场质检工程师在接收到LIMS系统分派的在制项目质检工单后,手持智能终端,在车间现场调阅相关文件,输入检验结果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检验报告并流转审批;在完工交付时,质检工程师在LIMS平台中点击一键生成完工报告,项目所需提交的所有文档根据目录结构自动生成并分列成册;在需要对阶段产品质量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时,只需要在LIMS系统中选择所需要的时间段和对应的项目,便可以得出对应的分析报告……。

 

 

   以上便是上核公司质量数字化管理平台(LIMS平台)上线后,质量检查工作的日常场景。

 

 

   以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为抓手把握行业发展新机遇

   受“双碳”目标及核电机组审批推进等利好影响,核岛主设备市场前景整体向好,但是行业竞争已进入深水区,各竞争对手纷纷在企业管理、质量管控与生产制造等方面进行优化创新。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竞争局面,上核公司依据整体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立足于核心竞争力建设,积极鼓励并引导各部门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改变原有管理模式与固有工作流程,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打破旧局面,开创新格局。

 

 

   如果说制造部的产出是一台设备的话,那么质检部的产出就是一套完工文件,而这一套完工文件是由众多报告、记录、质量计划等构成。核电产品完工文件要求对整个设备制造全生命周期数据均“有据可查”,有数据量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如下痛点:1、各类检验记录及报告、质量计划的编制、反馈、核实、整理花费较大的人力与时间;2、检验业务各板块协同性不足,信息传递不够透明;3、完工文件主要通过人工手动整理,且涉及到的各类文件散布各处,收集整理困难。

   立足痛点,在上海电气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上核公司通过多次学习调研、充分研讨、架构创建、调试修正等方式,积极寻求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与工作流程的新形势,LIMS平台便由此应运而生。

   以数字化管理为平台探索行业质量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上核LIMS平台建设采用“以业务流程促进业务协同”和“以数据驱动促进业务决策”为建设理念,以质量计划为总线,以检查、计量、理化、探伤、材料验收为终端,将质检的人员资质、文件、项目、完工资料等纳入系统管理,保障质检管理人、机、料、法、环的合法合规,打通了各系统专业信息壁垒,建立了以结构化数据为核心的质量作业流程和管理机制,实现了过程检验报告及产品最终完工报告的一键生成,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了质检工作的及时改进。

 

 

   LIMS平台上线已近一年,上核质检部员工已完全适应新平台带来的工作模式变革,质检工程师彻底从繁琐、低效的报告编制、文档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业务工作提升与技术革新中。截止目前,LIMS平台已完成2万余个物项的原材料验收、600余份质量计划的编制及交底、2000余份探伤报告的编制、800余份理化报告的编制、17000余项的计量校准检测,质检作业整体流程效率提升超过50%。LIMS平台的成功建设与应用也标志着上核公司成为国内大型离散装备制造行业中首家全面实现质量数字化管理的企业,成功探索出我国大型离散型装备制造行业质量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的新模式,是上核公司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精益化的具体实践。

   以智能制造为方向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重要举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产业数字化的重点体现。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2020年8月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等,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方向。

 

 

   上核公司质量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成功建设与应用,是上核公司全面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赋能的一个缩影。数字化转型是上核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上核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上核公司从自身企业发展需求出发,守正创新,研究编制了《上核2021-2023年数字化三年规划方案与实施蓝图》,并严格按照规划方案和实施蓝图的设计,紧张有序的开展相关数字化转型工作,数字化转型收益已经逐渐显现。上核公司计划通过三年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上核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助力公司市场开拓能力、产品研发能力、供应链协同能力、智能制造能力、交付履约能力、企业管控及决策支撑能力,支撑降本、提效及风险防控,为公司提质增效与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