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上海市 民用核能产业 统计报表填报
魅力之光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上海核电动态 > 正文

上海核工院获“2021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放大 缩小

来源: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发布日期:2022-02-15    阅读次数:1585

   近日,公司获得中国科协授予的2021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公司举办的“上海核能公众开放日暨全国科普日和科普联合行动”活动获得2021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2021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共13936个单位申报“全国科普日”活动。经审核,各地共开展活动62732项,经综合评估,780个单位被评为2021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954个活动被评为2021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获奖率分别为5.6%和1.5%。

 

 

   背景介绍

   2003年6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为在全国掀起宣传贯彻落实《科普法》的热潮,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自此,中国科协每年都组织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在全国开展科普日活动,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个双休日。

   活动回顾

   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作为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上海市核电办公室、上海市核学会,举办以“核能科普共商共建,双碳双减同频共振”为主题的“上海核能公众开放日暨全国科普日核科普联合行动”。在上海市经信委、教委、科委、建交委等9家政府主管部门支持和见证下,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作为主办单位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人才优势,与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徐汇区向阳小学等多家中小学校签订核科普共建协议,深入交流并探索“校企共建”的核科普新模式,共同建设“核科普教育站点”,培育“核科普教育大使”,推进核科普融入双减课程体系,助力“形成一大批具备未来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以核能发展助力中国“3060”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

   活动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以“核科普”“双碳”为主题组织深度新闻报道10余篇,其中新华社单条报道创造100万+阅读量,上海市政协重点课题组到访公司开展专题调研,科普效应进一步放大。

   开放日之后,根据共建协议,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制订了详细的科普课程计划,走进康健外国语中学、世界外国语中学、田林三小等中小学,开展每周一次的核能科普知识;同时,把莘松中学、汇师小学、上海中学生的青少年请进来,充分利用公司高质量科学文化资源持续做好核能科普个性化课后教育服务,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把核能科普做到实处。

   在“国和一号”示范项目、三代核电非能动全球首堆依托项目等基地成立四支科普志愿服务分队(示范、海阳、三门、电能设备),实现核科普知识起始于项目现场,扎根于寻常百姓家。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烟台校区,为大学生分享核行业择业之感;在三门海润小学,为孩子们培植实现中国核电强国“小苗苗”;在海阳实验小学,为师生发放科普手册,启发兴趣,立下关于“核”的约定……

科普志愿者们怀着核能科普的初心走进居民小区、走进虹梅街道“谣言粉碎机”科普访谈节目,传播正确的辐射防护知识,助力社区、街道精神文明建设。

   未来可期

   核科普联合行动作为本次全国科普日系列联合行动之一的专题活动,联合核工业部门,充分体现了核技术造福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性,旨在提升公众对核工业的科学理性认识。

   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作为全国核科普基地,将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要求,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核科普体系,加强核能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等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构建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核科普生态圈,丰富科技服务与科学普及体系,把科学理念根植于市民公众,让市民公众“看见”核电、“接触”核能,深入了解核能给日常生活、城市建设改观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所带来的宏伟变革,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助力。

相关文章